2018年6月28日星期四

九龍寨城-筆架山沖溝左脊-尖山-大埔道

考慮了很久,最後決定今日跟週四行山。
28/6 [週四] 晨 9:00九龍寨城公園東正門集合起步。訊號山,五台山,筆架山沖溝左脊,麥徑,尖山,大埔道散隊。難度: ★★★路程: 4-5小時。
集合地點是九龍寨城公園東正門。很少去九龍城,去集合地點真是有點難度。預早一點去到九龍城,當然是要乘機參觀一下這個有百多年的史蹟。
九龍寨城早已清拆,變成公園,與賈炳達道公園連成一體。
西門被關上,以為還未到開放時間。

原來可以從這度側門進入。

寨城已拆,這幅城牆不是真蹟吧?


其實寨城的古蹟所餘無幾。去看看這個被保留下來的九龍巡檢司衙門
以前衙門背後是官邸。

清兵撤走後,這衙署被租給聖公會作濟貧院(門框上還留下ALMSHOUSE刻字)
衙門為三進兩院設計。這裡是「中進」
門外有兩尊古炮,大概是1802年鑄造的。


旁邊有大鵬協副將張玉堂的拳書和指書。那時香港的防務歸「大鵬協」負責。大鵬協副將是最高級的武官了。副將相當於「上校」軍銜。張玉堂是廣東惠州人,能用棉花包裹拳頭寫字,這「壽」字便是他以拳書寫成,可算是能文能武了。
還有這兩個字,也是他的墨寶



集合地點在東門,於是走出衙署,經過南門。



現今的「南門」完全不像原來的南門。


最後想看看「海濱鄒魯」。這四個字原是寫在龍津義學的照壁上,又是張玉堂用拳書所寫。「海濱鄒魯」意指在濱海這些偏遠地方,也像鄒(孟子故鄉鄒國)、魯(孔子故鄉魯國)一樣是文教昌盛的。
現在新建照壁上的「海濱鄒魯」與原來的四個字真是差得遠。
參觀完古蹟,要去東正門集合了。


先由領隊簡介今天路線。先遊花園一小時,再上沖溝左脊,然後經尖山落大埔道散隊。


從北面離開寨城。
開始遊花園。





 在這裡進入樂富公園。








在此走上護土牆,去樂富配水庫休憩花園,即是訊號山。這護土牆上曾髹上紅白兩色的方格,提示機師右轉下降啟德機場跑道。現在已看不到這圖案了。














走到配水庫旁通道的盡頭。
視線果然與舊機場跑道平行。






離開格仔山,經過樂富海水配水庫。











落富安街。


又回到聯合道。
轉入聯合道公園。


上廣播道。


前佳藝電視大廈。

原來是去廣播道花園小休。 


到此已經遊完花園。
 看到有山友先行起步去沖溝,我便離開大隊跟隨。

橫過龍翔道西行。







上山位置在這個路牌旁邊




又是要走過幾條排水溝。




經過多年地表水沖刷,落葉都被沖到山坡低處,把路徑遮蓋了。

這種荒地竟有水泥石級。




還有這些水泥地台。這裡當然曾有民居,才有水泥小徑了。





離開排水溝,轉右上山。


 領隊說最後幾十米才是最陡的。上登初段的斜坡,就當作熱身吧。









中段較緩,慢慢走回氣。


越上越陡,不過還未到最難的一段。





前面山友不時停下來。正好趁機小休看風景。





這裡向下望,有點像在崖邊了。





山友們又停著不動。前面當然又是很難的路了。





果然最後那廿多米路是最難。前天下過雨,陡坡上的泥又濕又滑,幾乎站不住腳。


終於到麥徑。這段筆架山沖溝左脊走了差不多一小時!



之後便是平緩的麥徑,可以回氣了。

到鐵路坳。領隊說過不用上筆架山。我們走左邊的橫山徑去尖山。






上筆架山頂麥徑的路口。
橫山徑在樹林,難得有一個石台可以吹吹風。










又一個石台打卡位。



經過一個攀石場。



未學過攀石,在旁觀看,只有讚嘆。




走完橫山徑,轉落龍欣道。


山友們在路邊大休。我沒有帶乾糧,便跟路標繼續去教育徑。
 
又接回麥徑落涼亭。




終於追上相熟的山友。
小休後,有山友跟原定路線上尖山。大概不會太辛苦吧?於是便隨他們上山。


先要上登四十米至三百米以上高度。


上登五十米的高度已十分疲累了。
 

向下走了。到尖山了吧?



橫行一段。


又要向上走。還未到山頂嗎?

這個測量柱大概是位於305米的山頂位置吧?
又下山了,真好。


又轉向上走。


似乎經過一個山崗
又進入樹林向下走。




越走越低。


最後來到麥徑。經過三上三落,終於完成了。
這個就是出口。



轉左走麥徑,幾分鐘便到鷹巢山自然教育徑的起點。


十二點四十五分到大埔道乘巴士回家。












香港公園-正義道-堅尼地道-寶雲徑-寶雲道-灣仔峽道-香港仔水塘道-漁光道

今日磅重,又增左磅。唯有去行山減磅。星期五行山龍。香港公園上寶雲道,之後行港島徑。好輕鬆,啱晒。 八點半施施然由太古廣場搭電梯上香港公園。門口已經見好多山友。少跟隊,幾乎一個都不認識。 行程是上寶雲道。以為會穿過香港公園上堅尼地道、麥當奴道。原來山龍習慣行另一邊。 拍過大合照便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