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30日(星期一)鶴咀半島 全程約八公里,步程約四小時。
早上八時四十五分,筲箕灣巴士總站集合,乘9號巴士前往鶴咀站起步。沿鶴咀道訪古更樓、燈塔、雷音洞、巨蟹洞、海岸舊碉堡。原路返回鶴咀站散隊。
漫遊路線:隨時回頭。
預計參加山友眾多,所以早了四十分鐘到筲箕灣9號巴士總站,乘八點十分開出的巴士去鶴咀道。
八點四十三分便到鶴咀道口。
原來大隊不是在路口集合。下車後,行鶴咀道去芽菜坑村。
今早天朗氣清,難得好天氣。
吹著微風,海面波平如鏡。
遠望海邊編號33A的機槍堡。稍後便會去探一探。
黃麻角像一隻老鼠。兩隻衛星天線,就像一對耳。
怎麼翠綠山友都走入這間屋的花園呢?
原來是「梅菜園」,有自製梅菜發售。領隊們和屋主相熟,讓我們自由在院內走動參觀。
在屋前的花園外望,景色優美。
前臨雙四門,對面是螺洲
校長到!
等了兩班車,山友們陸續到這裡。
聽領隊說行程。提到回程可以落海邊碉堡,不過要自己跟路標走,路途頗崎嶇。想到碉堡細小,若大隊人馬走下去,豈不是等到天光才可以打卡?於是不聽完簡介,便自己一個人跟這條路走下海邊。
回頭看,還有一位山友跟著。真好!兩個人便一齊闖林。
走不遠,便已「上網」。似乎我們是第一批走下去的。忙拾起一條枯枝,邊走邊破網。幸好沿途也沒有蜂巢,但要彎身穿過又密又低的藤蔓。
這條路果然崎嶇,還比想像中長。
看到有幾間爛屋,總算沒有走錯路。這裡是已荒廢多時的鶴咀下村吧?
雖已到廢村,但路徑仍不清晰。
看到幾塊連在一起的石頭,便當是村徑了。
過了爛屋,有一條長繩。拉著長繩走下海邊。
到海邊便見機槍堡。不過我們走錯了方向,要踏著岸邊的大石走過去。
這個編號PB33a的機槍堡,作用是防守大潭港口。上層是射擊偵測站,下層是機槍堡。
從梯級進入機槍堡參觀。
三層軍用摺牀掛鈎仍在。
另一邊有三個槍口,槍口下有機槍台,用來放置重型機槍。
回程走回頭路,不用費神尋路了。
離開廢村,已走了一半路
又要鑽入這堆藤蔓。
過了這堆亂石和建築廢料,便回到鶴咀道。
到鶴咀道,當然一個綠翠人都不見了。大隊已參觀過碉樓,都去了燈塔那邊吧?
一個人全速追趕。
今日視野甚佳,可清楚看到宋崗和橫欄
上次來,這個垃圾灣名副其實。今日竟然很清潔。是食環署的功勞吧?
經過路旁這些戰前炮台的掩體。
看到有路標,便走上去看看。
繞著這個設施(電纜出海口?)走大半個圈。
走到崖邊,原來是一個最佳觀景位。
山友們都在遠處那個博夏勒(Bokhara)炮台的觀察台。
觀察台旁邊是兩個炮床的其中一個。炮床已被用作安裝通訊設施。
觀察台已被破壞,天花板的水泥已嚴重地剝落。但仍有山友走上去拍照。
看完炮台,便去下一個景點。
循例來看看這個香港最古老的燈塔,1875年啟用。但1893年橫欄燈塔啟用後,便沒有之前那麼重要了。1896年還停止了運作,過了八十年才又再使用。
其實我已來過多次,所以隨意拍一張作紀錄便離開了。
燈塔可與博夏勒炮台互望。
離開燈塔,便去蟹洞
狗脾洲。
到車路盡頭。現時有太古海洋研究所。
以前這裡曾有一座測風的建築物。這是從網上找到的圖片
經過雷音洞。聽到洞內有人聲,還是先去蟹洞,回頭再去探。
在這裡看,狗脾洲是兩個島。形似珓杯,以前也叫珓杯洲。
盡頭是蟹洞。這裡看不到全貌。
走遠一點看,仍是要一點想像力,才看出洞頂是蟹身,兩旁是蟹腳。
這個洞是「吹穴」,因為這海洞可在陸地那邊進入。當有巨浪來襲,浪花便會在這個洞口噴出來。
不過懶理這洞像什麼、是什麼,洞下有涼風就夠了。
洞頂會塌下來嗎?
離開時,又順便看看這條鯨魚骨
到最後一個景點雷音洞。這又是一個吹穴。
山友們都已回程了,我一個人獨享這個海洞
洞內涼風陣陣。可惜今日沒有浪,聽不到雷音。
不知疊起幾塊石放在壁上有何用意?
有山友來參觀了,便離開回程。
十一點半便從雷音洞回程。
過了電台閘口,已追到部份山友。
早知有山友加料,回程上鶴咀山。不過這時陽光猛烈,晴空一片,還是留給高手去加料吧。我走車路出巴士站好了。
鶴咀石河?
從雷音洞開始快步走,也要花四十分鐘才到鶴咀道口。匆匆換過濕透的上衣後,巴士便到了。
今日閒遊,沿途細心欣賞花果。